讀蔣勳《孤獨六講》的一點聯想

我的記性不好,平日工作的一些瑣事常過耳即忘,以致於常出槌、鬧笑話,不僅如此,就連小時候的童年記憶都非常少。每聽到有人回憶童年往事,不禁納悶,為什麼小時候的事情我都想不太起來?能記得的事情寥寥可數。照某些心理學的說法,可能我的童年大都是些不堪回首的痛苦回憶,所以大腦選擇忘記它們吧!

雖然能記得的童年往事不多,但有些記得的部分卻格外印象深刻,只要受到一些外在事物的刺激,那些記憶就會突然湧現。閱讀蔣勳的《孤獨六講》,便令我想起小時候祖父過世的情景。當時家裡長輩請了和尚來誦經,我們家三個小孩年紀都很小,對喪禮的規矩並不清楚,只知道依大人指示行禮、跪拜。我記得的其中一幕,是一些親戚長輩們對我們猛喊:「快哭!要哭!哭大聲點!」我跟祖父相處時間不多,不能說感情深厚,只覺得他是個慈祥又有點滑稽的老人,可是聽到那些大人的命令,我反而更哭不出來,只覺想笑。不知為何,別的記不牢,這件事情的印象卻特別深刻。

蔣先生在書裡面說:「如果你仔細觀察,便會發現在群體文化中,婚禮喪禮都是表演,與真實的情感無關。」

群體文化從小時候便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,逼迫每個人就範,必須待在大人畫的框框裡。長大以後,情況有改觀嗎?好像沒差多少。在生活周遭、職場上,壓抑個人言行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。好比說,曾聽一位朋友提起,有一次他穿件 polo 衫去上班,衣服上面印有某家公司的標誌,主管見狀,便質問他為什麼要穿這種衣服來上班,好像在幫別家公司宣傳。

對比竹林七賢的嵇康,夏天穿著厚棉衣在柳樹下燒火打鐵,被指為違背社會禮俗,最後壓至刑場砍頭。這樣看來,古今皆然--特立獨行就是不對,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不合群、該打。即使是現代,選擇展現自己的獨立意志、表達自己的立場,還是得面對不少衝突。更何況,穿著印有特定字樣的衣服,根本還稱不上特立獨行或標新立異哩。

生命的意義

偶爾還會想起一件事,就是小時候(讀小學的年紀)站在自家後門口,獨自望著後院的天空,憂慮:「如果我死了怎麼辦?我會去哪裡?我對這個世界發生的事都一無所知了,好恐怖。」我也不知道同年齡的小孩會不會也這樣想,但我到現在都還會有這些想法。阿佳小姐說:「你死了,世界還是繼續運轉啊,根本沒影響,你以為世界繞著你轉嗎?」我知道我不是世界的中心,只是那股莫名的恐懼感偶爾還是會浮上心頭。也許是自己對死亡、生命的意義不了解所產生的恐懼吧。

蔣先生認為,生命的意義或許就是在尋找意義的過程,「當你開始尋找時,那個狀態才是意義。」又說:「不管生命的意義為何,如果強迫把自己的意義加在別人身上,那是非常恐怖的事。我相信,意義一定要自己去尋找。」誠哉斯言!

想到另一位蔣先生--故總統蔣中正先生--說的話:「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。」小時候老師並沒有解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我們只是把它背熟用來考試而已,原來翻譯成白話,就是繁殖下一代。嗯,這也是一種看法,簡單明瞭,只是用詞太拐彎抹角,偉大不掉。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
回頂端⬆️